新锐说 | 植观“1到100”,是否可观?
2021.10.13    记者:陈好看
分享至:
新闻简介:品牌雏形即对标国际

微信图片_20211013123559.jpg

根据中国海关年度数据,2020年中国护发品出口数量大于进口数量,但进口数量整体呈增长的态势,2020年中国护发品出口数量为9.58万吨,出口金额为3.06亿美元;进口数量为7.09万吨,进口金额为8.66亿美元。

在小红书平台搜索“洗发”词条,会跳出卡诗、欧莱雅、吕等大量进口品牌种草笔记,在外来选手争夺中国洗护发市场时,国产品牌也在竞争中抓准自身定位,脱颖而出。

例如打出“氨基酸”健康成分护发的植观,尽管创立于2015年,且经过多次战略升级调整,但其全品类延伸、精准定位升级等互联网思维打法,在新锐品牌中具有借鉴意义。

微信图片_20211013123604.jpg

植观创始人唐亮,在快消品行业从业20余年,先后在在强生、宝洁任职,负责过伊卡璐、潘婷、飘柔等品牌的市场营销工作。2015年创立植观,主打氨基酸洗护产品。正如伊卡璐这类主打天然的洗护品牌,唐亮或在前期品牌的运营中就对“植物”、“天然”等成分属性十分关注。

根据CBNData《2021洗护发品类趋势报告》显示,消费者对成分越来越热衷,从氨基酸、玻尿酸,到鱼子酱、咖啡因,对头发与头皮的养护变得和肌肤护理一样重要。

微信图片_20211013123607.jpg

植观创始人唐亮(右)与合伙人李小鹏

唐亮的关注和植观品牌触角正中未来洗护发趋势,植观2016年以“氨基酸健康洗护”概念切入洗护市场,推出6大系列共计20个SKU,产品定位中高端,251ml规格洗发水单价79元,洗护套装120元以上。

2016年6月入驻天猫旗舰店,7月品牌月销便突破了100万元,同年双十一获得天猫“美发护发”类目第11名;2017年总销量在天猫美发护发类目中排行第8,创下双十一3分钟内卖出10000瓶洗发水的亮眼成绩。


01

品牌雏形即对标国际

创始人眼界决定品牌边界,在创立时,品牌模型就已经在和国际品牌同步。

据悉,在产品颜值设计上,植观团队启用LV设计团队制定视觉,又于科玛达成合作,在细节磨合上与首批植观粉丝共创,打磨产品精致度,积累受众心智,成就初期消费者品牌的“人设”。

微信图片_20211013123610.jpg

口碑营销上,唐亮和植观两个IP并行,一边唐亮在社交平台分享自身的洗护知识和操作品牌的心得,吸引潜在消费者关注,赋予品牌IP化的价值调性;另一边植观品牌通过社媒笔记等种草内容铺开话题趋势,再加以配合打造的首批种子用户,品牌达成了口碑连带作用。

而在品类上,氨基酸洗发类产品打开市场后,植观迅速打开洗护全品类研发的矩阵,从沐浴露到洁面类产品再到身体护理品类,植观在洗和护上加足火力,单一爆品可以迅速打开品牌市场认知面,但是矩阵型的SKU积累则为品牌高端化打好坚实基础。

微信图片_20211013123614.jpg

植观磨砂沐浴露

例举的一些操作都是在高端洗护品牌眼光上执行的,正如唐亮受访时所说,“品牌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品牌在消费者身上所建立的心理关联,和购买便利性,都需要花时间去建立。今天的消费品融资行业非常热闹,好处是有许多新品牌能够崛起,但另一方面来看,品牌的建立需要时间沉淀,如果太着急反而容易欲速不达。”


02

1到100的难度加剧

截止目前,植观成立已多次获得高额融资,在资本看好的背景下,只管通过资金助力多次完成了从0到1的实力转变。

配合自身的精准定位和高效营销,资本助力的植观开始战略布局日化市场,现已成为日化市场的代表品牌之一。

“虽然从氨基酸洗发水进入市场,但植观的最终目标是日化市场,所以拓展品类、做宽产品线是一个必然选择,日化市场的上升空间更大。”唐亮曾公开表示。

微信图片_20211013123617.jpg

传统品牌都是经过了一个很长的建设周期,才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即使有些产品价格昂贵、体验感不足,也依然拥有很多死忠粉。

相比之下,植观虽然通过DTC模式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容易忽略品牌沉淀,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一个独特的品牌认知。因此,如何让品牌建设跟上发展速度也是植观今后要面临的挑战。

翻阅小红书,植观确实有大量种草笔记,但是搜索微博等“自来水”评价更广泛的平台,植观的讨论度寥寥无几,而在品牌官方微博中,输出内容也非常少,几乎每天一张海报就再没有其他内容了,在线上营销的全渠道布局上,微博显然也是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但是植观却并未发力。

微信图片_20211013123621.jpg

如何为品牌带来持续增量、如何提升品牌影响力、如何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都是不小的难题。

去年12月,植观供应链生产公司之一科玛(杭州)飞检不合格也引发大量讨论,品牌自有研发和配方迭代能力成为关键,在电商平台与社交媒体不断发展、技术持续向前更迭的环境中,科技含量成为品牌间较量的根本。

我们说:植观的成功显而易见,抓住DTC风口,拉近消费者与品牌间的沟通距离,成就更适合于市场的品牌面貌。

但是在新锐品牌皆熟悉流量玩法时,如何凸显自身差异化,光靠颜值调性是不够的,植观出新迭代的能力很迅速,但是产品间引流的成本却不断在提升,未来该如何提高音量,恐怕还要在科技研发和配方升级中摸索。

【版权提示】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美美与共 东耳文传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永康街697号

邮箱:mucheng2009@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东耳(金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CP备12027953号-5

  • 微信公众号
  • 东耳头条号
关注我们:
  • 首页
  • 联系电话
  • 返回顶部
  • 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