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生之研成立于2016年,从英文Peterson's Lab译为“毕生的研究所”,致力于以皮肤学理论为始点打造先锋、科学、高效的功效护理品牌。主要面向具有一定成分配方知识的进阶护肤爱好者。

品牌创始人Sino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与俄亥俄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硕士。曾先在 Qualcomm 任职射频工程师,后于 2014 年回国加入 VC 风投行业,期间深度调研了化妆品行业。
正如创始人履历和造品愿景一般,毕生之研在创立初期就立志站稳成分高科的设定,在营销上轻投入,而在配方上重打造,坚持自主研发产品配方,目前已经拥有20项技术专利和大型研发中心。
科研不止风潮,底气是公开透明
与其他科研风品牌类似的是,毕生之研的配方透明化,包材也接近科研器械风格,但差异在于毕生之研选择将每款产品的配方成分浓度含量公开,进行列表展示,方便消费者深入了解和选择适合自身肤质的产品。

浓度透明的操作,在一定程度是对于品质和原料来源的自信,目前毕生之研的产品90%以上的原料都是进口的,分别来自于DSM,Freda,Symrise、日清等优质原料大厂。在确保安全性、肌肤可吸收度的同时,尽可能在配方中使用高浓度的原料成分。

例如玻尿酸肌底原液,主要成分为玻尿酸,同类产品浓度是0.1-0.6%,而毕生之研浓度达到2%。VC亮肤双瓶的标注VC浓度为10%,安肤原液则标注8.25%仿生肌肤脂质浓度,这为社交平台测评账号推荐做了很好背书。
翻阅小红书,毕生之研笔记多达万+,“成分”/“早C晚A”等爆款词条频繁出现,博主针对品牌产品中的重点成分做推广种草,提升了需求消费者的关注度。
然而公开透明的展现也为品牌惹来了麻烦,在检测类博主“科研大叔叫Ali”发布的《水杨酸红黑榜》视频中,将毕生之研水杨酸冻膜和水杨酸祛痘凝胶,经其送检后,水杨酸含量分别为0.4%和0.3%,虽符合国家要求,但“科研大叔叫Ali”认为水杨酸含量较低,产品起效慢,其中祛痘凝胶的水杨酸含量不符合品牌宣称的2%,对于这两款产品做出了“拔草”评价。
在视频发布后,毕生之研与博主进行了浓度讨论,表示凝胶产品的水杨酸使用了壳聚糖包裹技术,检测到的0.3%浓度是未被包裹的成分,且水杨酸原料价格低廉,品牌没有理由“缺斤少两”。
翻阅双方内容评论,网友的态度仍取决于使用效果层面,而对于真正浓度却不甚关心。
功效性导向的美妆市场,消费者配方意识的教育普及还需要大量深入,但能够说明的是,品牌方也应做好浓度的说明和功效的呈现逻辑展示,让清者自清,也让消费者有更多的知识了解。
创始人 Sino 在研究化妆品行业期间,发现行业充斥了太多的营销套路,皮肤希望护肤品能改善自己,但大多数的护肤品却一直在欺骗皮肤,通过肤感、颜色、气味、质地等等,给皮肤各种改善的假象,在此过程中还往往对皮肤造成了伤害。
正如现今年轻成分党,对于自身肤质和适用产品很熟知,热爱种草却也痛恨营销,更加青睐简单、科学、有针对性的护肤方式,“高效”也逐渐演变成他们的生活缩影,因此,功效护肤品市场只有做到安全和功效并行,才能得到年轻消费圈层的选择。

目前,毕生之研针对消费者需求和自身研究,开发出以细分学科来划分产品系列,有「痘理学」、「光保护学」、「敏感学」、「表活学」四条面部护肤线,和「e.i.o.s.(每一寸肌肤)」功效个护线。
「水杨酸调理冻膜」和「早C晚A眼霜」都曾获得天猫相应类目销量 Top1,「咖啡淡纹唇霜」上线三个月即成为唇部精华类目第一,「五环精华」上线 2 个月月销达 3 万件,取得天猫修复精华第一名的成绩。
相较 2020 年,毕生之研在 2021 年实现 1000%的增长。目前天猫旗舰店为美容护肤类前 1%店铺。
在今年七月,毕生之研还为新品早C晚A眼霜Pro发布活动。以「白夜皆行」为主题,将早C晚A的科学护肤理念,通过当代年轻人熟悉的四大使用场景、以及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角色代入,融合发布会,打造了一场特别的实验室探索之旅。

通过走进消费者内心的产品和推广营销,与相信科学、敢于尝鲜的年轻人同步调,竭力探索和打造肤感与体验感并重的功效性产品。
毕生之研CEO Sino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将以眼霜Pro为起点,推出更多革命性产品。
同时,毕生之研正在筹建一个更加专业且更具规模的研发中心,将与科研机构、医院、原料商等展开深度研发合作,还即将入驻线下美妆集合店“HARMAY話梅”,快速触发更广泛的年轻群体,附加“品牌+年轻”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