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菲诗小铺(上海)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经营状态由存续变更为注销,注销原因为公司合并或分立。此外,菲诗小铺(上海)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在国内共有38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十余个城市,目前均已注销。
这是继伊蒂之屋后,又一韩妆品牌败走中国市场。
回溯菲诗小铺的发展历程,菲诗小铺(The Face Shop)成立于2003年,隶属于韩国LG生活健康集团,是后者旗下化妆品品牌之一。产品主要包括护肤品、彩妆、男士护理等系列,因价格较低且产品种类众多,一度受到消费者喜爱与追捧。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12月,菲诗小铺的单品牌店就已达到200家。此后,菲诗小铺先后进入了加拿大、多米尼加共和国市场等国际市场。
与悦诗风吟类似,均是由2010年前后兴起的韩流走红,在品牌定位上同样与悦诗风吟对标。2008年,菲诗小铺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早期因其代理商管理的混乱,故于2013年成立了广东公司,改代理制为合伙制,并开始大力推进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2014年,菲诗小铺重启单品牌店铺拓展计划,并迎来了发展巅峰时期,一年时间内开店100多家。并且,其为了抢占市场,连续两次下调产品价格,每次下降幅度在20%至30%之间。
随着电商渠道逐渐崛起,加之菲诗小铺经营不善及假货私货等影响,单品牌店运营出现问题,广东公司在2015年下半年便开始收紧代理商合营店铺的审批。随后的2016、2017年,菲诗小铺开始走下坡路。2017年,菲诗小铺就启动了关店潮,并于2018年退出中国线下市场。
其后,线上渠道的国货美妆品牌开始发力,进一步挤压早期走红的平价韩妆品牌市场,从2017年开始韩流就表现出颓势。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在不断下滑的背景下,2021年韩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只剩3.6%。
菲诗小铺的老对手悦诗风吟从2019年开始大范围在中国关店,其母公司爱茉莉太平洋相关负责人表示,最终门店数量将缩减至140家左右。
2022年3月,韩国美妆品牌HERA赫妍已全面关闭中国线下专柜,并计划在3月底关闭线上微信商城;此外,韩国美妆品牌3CE也频频被曝出关闭线下门店的消息。
11月,同属韩国化妆品集团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的伊蒂之屋天猫旗舰店宣布暂停运营,恢复时间待定。以上曾在中国市场红极一时的韩妆品牌的表现,已明确反应出其在中国市场的颓势。
与此同时,菲诗小铺母公司LG健康生活的业绩也正在下滑。据其财报显示,2022年三季度期内公司销售额为187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2.8亿元),同比下降7%。其中,美妆业务销售额789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3.4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1%。
在中国线上市场,LG生活健康正押注于多元化投资,进入快速增长的渠道——抖音和快手。尽管采取了改变渠道的举措,但双十一的销售额约为36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9.8亿元),比去年下降了7%。奢侈品美容组合,其中包括历史的Whoo,苏秘、Ohui、CNP、Belif和VDL的销售额为34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7亿元),同比下降7%。
LG 生活健康在财报中也提到,销售和营业利润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国消费疲软,其表示在商业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大背景下,由于疫情,中国消费者的情绪和经济活动有所下降。
然而,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不乏有国际集团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增长。可见韩妆的萎靡,并不主要在于中国消费疲软。
在集团策略上,LG健康生活将致力于加强奢侈品化妆品,同时在对K-Beauty兴趣日益增长的市场推出趋势产品,来积极扩大在北美和日本的业务。爱茉莉太平洋也曾提到要发力高端品牌,看来在平价品牌纷纷折戟后,韩妆品牌均选择了转移市场与赛道,高端化是大趋势。
东耳观点:如今,提起韩妆总有些过时的印象,好似这些品牌都停留在了2010年,这十几年来从未更新。平价品牌以自然、补水为主,高端品牌以中草药为主。在国内市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新品牌,消费者更新了一个又一个新需求时,显然这些品牌没能跟上中国市场的脚步。
不进则退,而韩妆集团的策略不是加入战争,而是选择“反内卷”,转向下一个还未收割的市场,如北美、东南亚等。在“卷”走了韩妆品牌后,国货品牌是否能进一步提升,走出中国市场,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值得期待。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