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妆头部企业们在发布2022年度财报之后都发布了另一份“绿色”财报。
4月25日晚,上海家化(600315.SH)发布了2022年ESG报告,公司连续第三年对外披露ESG的实践与成效。报告称2022年上海家化持续围绕以“绿色低碳的生态”、“共享共赢的社会价值”、“更完善的公司治理”为三大支柱的ESG管理模型开展工作,夯实ESG管理基础,不断降低产品碳足迹,加快实现公司碳中和目标。
无独有偶,珀莱雅在发布财报之后也发布了其上市以来的第三份ESG报告。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贝泰妮、珀莱雅、华熙生物、逸仙电商等至少7家本土上市美妆企业首次发布了ESG报告。
珀莱雅 MSCI ESG 评级成果
01.
头部企业的另类比拼
ESG成为必选题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简称,是在传统财务指标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多元化指标,成为当今衡量企业价值的新型工具。
如今,ESG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识。一方面,国际资管行业越发重视ESG理念在投资目标、投资策略或投资原则中的重要性,ESG成为投资界的主流趋势。另一方面,更多企业秉持ESG理念走上转型之路。
2020年华熙生物首次发布《社会责任报告》,阐述了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情况,披露了公司履行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责任的理念、实践和成绩。
在此之后,2022年,本土美妆上市企业迎来发布ESG报告的高潮,贝泰妮、逸仙电商、丸美股份、丽人丽妆等4家企业均在当年发布了企业的第一份ESG报告。
此外,作为非上市公司的伽蓝集团前不久也发布了《2022年伽蓝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详细介绍了其在环境、社会、企业治理等关键领域的持续努力。
可以看到,ESG工作从一道选择题,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必答题。
02.
五大展望,2023如何做好ESG
ESG热潮虽席卷全球,但其在概念体系、理念普及等方面仍旧不够成熟。国内ESG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一方面,国内尚无统一的ESG评估体系,由于各家机构(例如中证ESG评价体系、和讯CSR评价体系、商道融绿ESG评估体系等)选择了不同的指标和计算方法,评级结果也有显著差异。
另一方面,目前ESG信息披露为“半强制+自愿”的方式,既无直接财务收益,又增加时间人力成本,上市公司披露意愿普遍不高。
尽管目前国内ESG投资仍处于发展初期,但ESG理念的广泛深入发展无疑是大趋势。ESG投资因其独特的社会责任属性与投资原则,有望助力解决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2023年,企业的ESG工作有哪些关键因素?ESG工作只和上市公司有关吗?有哪些坑是需要避开的?以下5点需注意:
1、ESG不是一纸报告
2022年12月19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2)》。报告显示,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逐年提升。但也同时指出,A股上市公司ESG相关报告规范性和专业性不断提高,但ESG相关信息质量还有待加强。
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是一件更有挑战性和重要性的事情。
比如,部分企业在自愿披露ESG信息时,是有选择性地披露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导致信息披露不够完整。一个行业中的不同公司,也因为评价指标的口径、单位不一致问题,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
2、ESG要贯彻到供应链上下游
供应链驱动是ESG工作中的一大重点。业内像苹果公司、联想公司都是供应链管理工作非常突出的公司,他们调动自身强大的财力、物力与资源对ESG工作给予支持,通过发挥供应链的传导作用,带动全价值链上的参与者共同参与减碳进程。
未来,特别是对于处于国际价值链体系之中的外向型出口企业,应及时调整绿色供应链的企业管理策略,否则企业的生存空间都会被挤压。
3、漂绿行为该停止了
目前,企业的ESG表现已经成为投资中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若仅是为了迎合资本市场的偏好去做,容易产生短期行为,甚至出现“漂绿”风险。
“漂绿”意味着企业选择性地,或者虚假披露ESG信息,夸大自身在ESG方面的成果贡献。例如,一些企业对外宣称的环保理念、净零目标,背后却没有实际行动做支撑,甚至连内部人员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实践。
特别是在绿色消费市场火热的当下,为了获取更多来自投资者和客户的关注,一些急功近利的“漂绿”行为不在少数。
而真正的ESG工作是基于一种长期主义的理念,不是仅仅基于合规压力,或是品牌影响力去做,应该把这项工作与各个利益相关方结合起来。
4、ESG不仅仅是环保
「碳中和」已成为火热话题,叠加国内市场主流趋势的呼应,很多人会把ESG误解为做好“双碳”实践就好了。实际上,「碳中和」更多着眼于ESG理念中的环境(E)层面,不能完全与整个ESG体系划等号。
ESG不能简单地等于环保,它是系统性考量一个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综合表现,需要公司不止一个部门的关注,而是整个管理架构的认可和推行。
5、ESG实质上是一种以更合乎道德的方式去挣钱
企业做碳转型,在摸清自身“碳家底”之后,还需采用量化的方法估算转型成本,以及绿色产能的投资回报,并参考竞争对手的情况。当牵扯到企业的实际收入和成本,企业便能真正意识到ESG工作的重要性。
因此,不仅是关乎纯粹的监管要求,企业应参照市场化趋势,将ESG工作的重要性与财务挂钩,主动去做、统筹协调,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东耳观点:目前,ESG虽已成为国际共识,但它仍旧是一个新生事物,从提出到现在仅有不到20年的时间,进入我国也只有10年左右。
我国的ESG发展还处在一个初期阶段,建立一个健康、完善的ESG生态系统,需要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去构建。
即使眼下仍旧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ESG工作也在各个国家、地区产生不同的发展特性,甚至是分歧。但这样一套方法论,它的价值底色是积极向好的,是当今社会发展减短坚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ESG还需不同的参与者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和实践。
信息来源:36氪、各企业官宣稿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