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医美材料公司广东臻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臻泰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一线机构投资人、上市公司高管等共同投资孵化,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多功能柠檬酸生物材料、胶原蛋白等产品管线的开发。
01.
背靠中科院黄埔材料院
开发新一代医美材料
臻泰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医美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臻泰生物在中科院黄埔材料院的孵化下创立,臻泰生物创始人黄建国为连续创业者,在生物材料与美业领域深耕多年,参与多家估值10亿级公司的创立;黄埔材料研究院的冯少敏博士等主导可降解聚酯材料的研发。此外,臻泰生物研发团队聚集了多位生物材料方向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
据介绍,在中科院黄埔材料院医美中心内部,沉淀了研发柠檬酸材料、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可降解聚酯等多种材料的技术,臻泰生物则负责具体材料的产业化开发和审评注册。
现阶段臻泰生物的研发管线主要包括柠檬酸材料、柠檬酸材料与胶原蛋白等复配产品、牛跟腱提取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等。
作为新一代医美材料,柠檬酸本身也是人体皮肤每天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的中间物质,具有诱导细胞黏附、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其次,柠檬酸材料本身降解周期可设计,降解产物可被细胞直接吸收作为能量源,避免材料残留于人体造成后遗症;最后,柠檬酸无需炎症刺激即可促进胶原蛋白分泌。
臻泰生物对柠檬酸产品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化妆品原料研发;柠檬酸聚酯与胶原蛋白、PCL等复配的医美填充材料开发。据介绍,短期内臻泰生物重点开发医美、妆品相关的原料和产品,未来5-10年后则有可能研发骨科医用材料。
在商业战略规划上,臻泰生物定位是医美原料研发和产业开发公司,未来也将搭建配套生产的妆品、医疗器械工厂。此外,在孵化自有品牌的同时,臻泰生物同样设想将与品牌商合作,为之提供核心原料。
02.
医美上游备受关注
吸引资本持续加码
华鑫证券研报指出,中国医美市场从2017年的993亿元有望增加至2030年的6382亿元,其中轻医美市场占比不断爬升,从2017年的40.4%占比有望提升至2030年的65.1%。
根据IT桔子数据库,中国医疗美容投融资金额和数量呈现波动变化。2018年和2021年投融资事件数量均较高,分别为33起和34起,但2021年投融资总金额最高,为39.27亿元。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发生18起投融资事件,金额为9.56亿元。
医美上游一直是资本热烈追逐的热门赛道。今年在原料领域,已有海创生物、若戈生物和恩泽康泰等企业得到投资或融资。其中,上述提到的这三家原料商分别是专注于抗衰原料、肉毒素以及外泌体技术开发领域的上游企业。
另一家上游制造商芙迈蕾聚焦高端医美器械领域,现已自主研发出ForeShine水光机、皮秒激光治疗仪、冷空气治疗仪、长脉冲激光治疗仪、强脉冲光治疗仪、光声成像皮肤检测设备等多款高端医疗设备。
03.
化妆品企业纷纷入场
加大布局医学美容赛道
行业有观点认为,医美和护肤会是一种逐渐融合的新护肤方式。在这一趋势下,化妆品巨头企业不约而同地都在布局医学美容赛道。
资生堂中国首席研发官荒木秀文曾表示,未来几年内,资生堂集团将持续投资,在中国孵化包括医美和口服美容在内的本土创新,并携手各方加速开源创新。随着资生堂旗下产业基金的不断布局,资生堂中国未来的业务边界已经出现了从“美容护肤品领域”向“医美”“大健康”领域拓展的无限可能,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的分量。
不仅是资生堂,欧莱雅也致力于在皮肤科学美容领域进一步精进革新。今年4月,欧莱雅中国宣布旗下活性健康化妆品事业部(L’Oréal Active Cosmetics)正式更名为皮肤科学美容事业部(L’Oréal Dermatological Beauty)。未来,伴随着新医美趋势的进展,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相关的产品布局和技术应用也将得到全球总部的更多资源支持,走向更专业和细分化。
今年9月16日,LVMH集团附属私募股权公司L Catterton旗下首支人民币基金与中信证券旗下全球美元私募基金投资平台——中信里昂资本联合领投创健医疗超2亿元B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化推进、研发创新技术和拓展海外市场。
最近,日本知名化妆品企业POLA ORBIS集团也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建立一个全资控股子公司并发展新业务。据悉,业务范围为皮肤病学和美容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成果的制造和销售、化妆品的销售等,注册资金为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9.35万元)。
不仅是国际巨头,国内头部企业也在同样加码医美领域的投资。2022年4月,华熙生物收购了医美产品企业益而康生物51%股权,开始布局胶原蛋白产业化。2021年,逸仙电商投资广州因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后者的产品管线包括医美药物。
实际上,从2018年至今,就有纽西之谜、上海家化、拉芳家化、鲁商发展、若羽臣、贝泰妮等数家美妆个护公司切入医美赛道。除了投资医美上下游、线下渠道拓展轻医美业务之外,推出医学美容品牌也是国内企业的动作之一。
东耳观点:医美赛道吸引资本持续加码,投资者们“慧眼识金”,但另一方面,资本热钱的流入也意味着医美市场正在经历急速扩张,医美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在这一情况下,有无“独特技术壁垒”是相关企业能否在一众竞争对手中快速突围的核心密码。
相比玻尿酸、肉毒素、重组胶原蛋白等相对成熟、认知度较高的原料,柠檬酸不失为一个另辟蹊径的突围方向。探索“原料自研”不仅可助力本土企业打破垄断格局、摆脱进口依赖,更有望通过构筑技术壁垒提升企业研发竞争力和产业化优势、加快向价值链上游攀登。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