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资生堂发文宣布成立风险投资基金LIFT Ventures LLC,专注投资在美容保健领域迎接创新挑战的初创企业。资生堂称,LIFT Ventures将重点关注开发最新技术、先进平台、成长型品牌和新商业模式的公司。
据悉,LIFT Ventures总部将设在纽约市,由资生堂美洲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on Gee 领导。
从财报披露数据来看,资生堂今年发展“失速”,营利下滑。其中,中国市场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净销售额增长3.6%至178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5.79亿元),但Q3受核污水事件影响销量下滑。尤其是今年双十一期间,资生堂销售额几近夭折,跌出天猫双十一美妆类目TOP10。
此前在资生堂举行的集团150周年庆典上,集团有提出希望将中国打造成资生堂全球市场的“第二总部”的战略。如今资生堂在西半球推出第一支风险基金,是否也意味着其中国市场有所失利后,转移阵地,开始在亚洲之外的西方市场加注,试图寻求新的增长曲线?
01.
“走出去”
加大对西方护肤市场的关注
官网显示,LIFT Ventures的第一笔投资将投向噬菌体技术先驱 Phi Therapeutics, Inc(Phyla)。Phyla 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由Yug Varma博士创立。
Phyla采用尖端的微生物组研究和噬菌体技术来开发治疗痤疮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新方法。痤疮皮肤杆菌是多种皮肤微生物组中的一种,在患有痤疮的皮肤中,痤疮丙酸杆菌会过度生长 ,引发微生物组失衡,从而导致炎症和痤疮。
而Phyla的噬菌体(一种益生菌)可以专门消除痤疮丙酸杆菌,平衡皮肤的微生物。品牌官网显示,该技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痤疮,包括激素性痤疮和囊性痤疮。
LIFT Ventures的第二笔投资将投给高端男士美容品牌公司Patrick Kidd(Patricks)。Patricks 总部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由 Patrick 和 Aimee Kidd 创立。
Patricks 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涉足的是高端男士美容市场。品牌的防脱发洗发水售价136英镑,抗衰老保湿霜的价格为88英镑,主要通过Harrods、Selfridges、Nordstrom和Bloomingdale等高端百货渠道销售。该品牌最初是一家专注于高质量服务的悉尼理发店,据创始人介绍,该公司推出高性能产品是为了填补市场空白。
Patricks去年销售额为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577.5万元),比上年增长181%。筹集的资金将帮助Patricks 实现下一阶段的增长,拓展海外市场并多元化开发新产品。
资生堂美洲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Ron Gee 表示:“LIFT Ventures 加速了资生堂对创新的持续关注,代表了我们致力于实现美丽和健康未来的承诺的自然延伸。支持、指导和授权新企业是我们未来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很高兴分享我们独特的视角,运用我们丰富的经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帮助志同道合的企业家扩大规模并实现长期增长。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很高兴与 Phyla 和 Patricks 合作,这两家公司专注于推动创新和颠覆各自的类别。”
此外,资生堂拒绝透露投资相关的具体信息,但表示有能力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多项战略投资”,并预计在 2024 年及以后进行更多投资。
“自 1872 年资生堂成立以来,创新一直是我们公司的基本支柱,也是我们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资生堂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鱼谷雅彦 (Masahiko Uotani) 说道,“LIFT Ventures 的创建代表了一个新的机会,可以与专注于创建开创性美容健康解决方案的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进一步扩大增长潜力,实现资生堂的增长目标。”
此前资生堂的大部分风险投资都集中在亚洲,比如2022年在中国成立了专项投资基金资悦基金。资生堂中国首席研发官荒木秀文曾表示,未来几年内,资生堂集团将持续投资,在中国孵化包括医美和口服美容在内的本土创新,并携手各方加速开源创新。
而资生堂最新设立LIFT的行动,意味着其加入了雅诗兰黛、欧莱雅和联合利华在全世界寻找新兴品牌的投资行列,致力于通过投资收购来实现新的发展增长。
实际上,资生堂近年来也在西方护肤市场下了不少注,包括收购法国益生菌护肤公司Gallinée和美国品牌醉象Drunk Elephant,以及于2022年在欧洲开发的首个护肤品牌Ulé。
02.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从“防御”转为“进攻”
今年2月10日,资生堂公布了新的中期经营战略——“SHIFT 2025 and Beyond”,意在让集团从“防御”转为“进攻”,保证业绩的进一步增长:2025年核心营业利润率(指营业利润和结构改革的费用)预计为12%,并重新挑战核心营业利润率15%的目标,计划2027年实现,而在2023财年预计比2022年要实际增长11%。
但从目前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结果并不理想。财报显示,资生堂集团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净销售额为722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7.98亿元),同比下滑5.3%;核心经营利润为36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73亿元),同比增长1.6%;经营利润为25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43亿元),同比下跌27.6%;EBITDA(注: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75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17亿元),同比微增0.8%。
亚太地区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净销售额为4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51亿元),同比上涨0.1%。另外,美洲市场、EMEA地区(注:欧洲、中东、非洲三地区的合称)、旅游零售业务的净销售额则分别下滑16.6%、8.0%、9.7%、44.1%。
资生堂集团认为,旅游零售业疲软的原因在于零售商调整库存(与更严格的法规相关),以及排放核污水事件影响了日本产品海外及本土入境销量。
受核废水的影响,资生堂集团在财报中下调了2023年业绩预期。资生堂集团预计2023年的净销售额为98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21亿元),同比下跌8.2%;核心营业利润为3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86亿元),同比下滑31.8%;归属于母公司的利润为18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67亿元),同比下降47.4%。
近日,资生堂还发布公告称将进行一些结构调整和人事变动(自2024年1月1日起生效)。资生堂将新设立价值创造战略总部、公司治理部,成立“全球品牌价值发展中心”和“全球产品价值发展中心”,并将“D&I战略推进部”更名为“DE&I战略推进部”。
可以看到,业绩疲软的资生堂动作不断,致力于通过结构调整、人事调整和创立投资企业等行动创造新变化与新增长。
东耳观点:资生堂的商号名称,来自《易经》里的一句话:“周易坤挂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即是从孕育万物的大地发现生命之美,并不断地追求新的价值创造。
如今,全球美妆市场进入到一个整体洗牌和需求疲软的阶段,在内忧外患之下 ,可以看到资生堂正积极寻求新增量,对应其名字所蕴含之意,可谓是名副其实。不破不立,在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行动下,资生堂能否达成其中期经营战略的目标,让我们静观其变。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