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售假案件频频,职能部门重拳出击
2022.08.03    记者:NoNo
分享至:
新闻简介:野蛮生长之后如何规范化

近年来,直播带货发展迅猛,消费者在主播的口碑推荐和低价优惠宣传攻势下纷纷下单。然而,直播行业鱼龙混杂,主播队伍中不乏浑水摸鱼,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欺骗消费者之流。

直播售假案件频发,监管职能部门也开始加强整顿力度。

2021年8月开始,被告人周某先后租赁广州市白云区某房,作为直播场所和仓储场地,从某平台购进假冒的化妆品,并通过另一个平台以直播带货的方式进行销售。

被告人刘某(系被告人周某的女朋友)明知销售的化妆品为假冒,仍协助被告人周某进行直播销售。2021年11月9日,被告人周某雇请被告人翁某负责客服和售后工作。

经核算,被告人周某、刘某已销售上述假冒品牌化妆品共计345290.30元,被告人翁某参与销售上述假冒品牌化妆品共计91188.20元。

2021年12月8日,公安人员查获上址,当场抓获被告人周某、刘某、翁某,并现场查获带有“CHANEL”“SK-II”“GIVENCHY”“Dior”等注册商标的精华液、面霜、粉底液、香水、面膜等化妆品和使用说明标签、防伪标签等一批,以及其他作案工具。

经注册商标权利人确认,上述查扣的化妆品均为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经核算,共计价值78385.30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周某、刘某、翁某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其中被告人周某、刘某情节特别严重,被告人翁某情节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告人周某、刘某、翁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罪名成立。

法院综合考虑被告人量刑情节,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周某等有期徒刑八个月至三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千元至十万元不等,同时追缴违法所得及没收假冒注册商标的化妆品、作案工具等一批。

除此之外,在今年7月份潍坊市奎文区市场监督管理执法大队接到举报称,奎文区某商贸公司在高新区一民租房内通过直播方式,公开销售擅自配制的化妆品。接到举报后奎文区市场监督管理执法大队迅速出动,并在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助调查下,对当事人涉嫌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据悉,当事人在直播间内直播销售的配制化妆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涉及28种品牌化妆品。当事人在直播间介绍,可以根据直播间粉丝描述的肤质情况,现场进行配制化妆品,可达到“私人定制”的美容效果。

执法人员当场对涉案物品予以扣押,同时将开展立案调查,并对其购进的品牌化妆品执行进货查验情况进行调查,以追溯配制化妆品原料的真伪情况。

今年2月,广东省中山市第一市区人民检察院公布了一起案件起诉书,山东泰安6人在明知销售的化妆品是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情况下,仍通过“快手”直播平台销售“雅诗兰黛”“海蓝之谜”“欧莱雅”等各大品牌的假冒化妆品,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公诉。

2021年6月2日,被告人聂某、王某博、王某、张某、梁某菲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原路155号山东中昂建筑公司后院二楼厂房内被公安人员抓获,并现场缴获被告人聂某、王某博以人民币95000元采购的假冒品牌化妆品一批(经鉴定,均为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归案后。被告人聂某、王某博、王某、张某、梁某菲均如实供述上述事实。

东耳观点:随着直播电商越来越火,且诞生了几个超头部主播后,越来越多人都摩拳擦掌想杀入直播带货领域分一杯羹。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货源渠道变得琳琅满目,质量参差不齐。

直播间的假货疑云,或许在很长时间内还会时不时困扰消费者,尤其是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群体。因为这个行业发展太快,市场的脚步远远走在了监管、法规等前面,后者只能逐步跟上。

【版权提示】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美美与共 东耳文传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永康街697号

邮箱:mucheng2009@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东耳(金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CP备12027953号-5

  • 微信公众号
  • 东耳头条号
关注我们:
  • 首页
  • 联系电话
  • 返回顶部
  • 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