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消息,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披露,北京植物医生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植物医生”)已启动IPO辅导工作,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A股上市,辅导券商为中信证券。
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植物医生若能通过IPO,将成为“内地美妆单品牌店第一股”。
01.
深耕渠道
门店规模已达4600家
据了解,植物医生始创于1994年,2004年开出首家护肤品专营店,2014年正式推出植物医生品牌,主打高山植物护肤,代表性产品有石斛兰鲜肌凝时系列、高山红茶系列等,控股股东为北京本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70.81%。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间,植物医生的销售规模从24.64亿元增长至38.78亿元,涨幅高达57.38%,同时,植物医生连锁店规模也从2019年底的3373家增长至2022年底的4426家,增幅明显。
如今,植物医生的门店规模已超过4600家,领先于同行,对于持续性大范围拓店的发展行为,北京植物医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解勇曾表示:“要想做品牌,第一件事必须要做渠道”,基于如此理念,植物医生甚至将其单品牌店业务向国外拓展。
2019年,植物医生日本首店落座日本大阪心斋桥,宣告着自身成为首个将单品牌店开到日本的国货美妆品牌,截至2022年底,植物医生已在日本开设有11家单品牌店。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医生不仅销售规模巨大,其在美妆单品牌连锁店业态中同样处在头部位置,体量高于芳香世家、樊文花等知名连锁,仅次于克丽缇娜,位居第二,而克丽缇娜早已在多年前于中国台湾上市,不会对植物医生有望得到的“内地单品牌店第一股”产生影响。
上述成绩足以证明,虽然植物医生主要依靠线下单品牌店为营生渠道,但在疫情影响、线下市场遭受巨大压迫的三年内不降反增,其经营实力可见一斑,抗风险能力的不俗表现也能够为未来发展提供充足信心。
02.
前有同行主动放弃
为何依然选择IPO?
此前在6月21日,同为单品牌店起家的蜜思肤曾发布《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辅导验收完成的提示性公告》,称已通过江苏证监局的上市辅导验收,正式进入向北交所发起冲击,但递交上市申报材料仅9天,蜜思肤就宣布撤回申请,终止IPO。
对此,蜜思肤在撤回公告中解释“目前公司经营正常,不存在影响公司持续稳定经营的重大不利事项”,但考虑企业自身发展和当前行业监管政策等因素选择撤回,或是蜜思肤在仔细考量过后认为,上市行为会影响单品牌店业态的未来发展。
前有同行主动放弃IPO,植物医生却依然选择前行,或源自于双方对市场的不同认知。
在解勇看来,因为只有顾客进到门店,才能得到完美的品牌体验和服务,单品牌店这一业态必然是线下渠道“未来的形态”,同时,在互联网的技术刺激下,线下单品牌店并不会淘汰,反而会受到刺激迅速发展。换言之,解勇认为,单品牌店是顺应行业未来发展走向的优势业态,在此前提下,有资本助力,自然能够更好地发挥优势,蜜思肤放弃IPO的行为,也让植物医生有更大的希望成为“美妆单品牌店第一股”。
据植物医生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显示,其上市辅导工作的结果将在2023年11月出炉,若进展顺利,植物医生将在明年迎来IPO新进展。
东耳观点:从业态整体来看,单品牌店近年的发展并不容易。菲诗小铺、悦诗风吟、谜尚等韩系单品牌店接连推出中国市场,疫情三年对实体经济的打击,多家连锁新零售集合店带来的压力,都在阐释着单品牌店业态的发展现状大不如往前,近日,最早做单品牌店的公司LG生活健康宣布正在考虑放弃单品牌店经营模式,更是成为这一业态已不适合当下市场的最佳佐证。
但在当下时代,单品牌店经营模式并非难以走通,植物医生等单品牌店依然通过“产品+服务”的模式成功实现逆势增长,证明了单品牌店在零售寒冬中能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赋予自身更强大的竞争力。倘若植物医生能够IPO成功,将进一步赋予单品牌业态未来发展的信心,也能够为更多单品牌店的转型发展指引方向。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