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口罩、出示健康码、手机里抢好的消费券,今年的五一假期全国各地消费者重燃消费热情,在曾为重灾区的武汉就有不少商场推出消费券等多种形式的促销手段,吸引市民走出家门,沉寂已久的商场正逐渐恢复人气。
小耳朵走访宁波北仑银泰和高鑫广场的佰草集专柜了解到,佰草集五一期间的目标达成率并不十分理想,北仑银泰和高鑫广场两个专柜的实际销售仅有一两千的销售额。
CS业态相对于疫情高峰时期,运营有所起色。洛阳色彩连锁副总孔东强告诉小耳朵:“依托人口优势,洛阳色彩在五一期间开展了为期7天的‘五一七天乐’活动。色彩提前一天半完成了原定销售目标,人气和客单价较平时有了30%的提升。”
但并非所有实体门店景气看好,江苏万色店董事长陈松柏则对小耳朵表示:五一期间的销售情况所有改善,但仍不太乐观,假期人流也较少。估计门店还需要经过2-3个月的缓冲期才能回到波峰并有所增长。
另据有关数据显示,疫情震中的武汉地区,武汉广场商圈、楚河汉街商圈日均人流量均突破10万,江汉路步行街商圈、户部巷日均人流量为假期前的2倍多。5月1日—5日,武商、中百、中商、汉商、工贸五大商业集团预计实现销售额7.05亿元。
此外,上海的“五五购物节”在5月4日20时正式启动后仅4分钟时间,该地区消费支付实时金额已经突破1亿元;不到一天的时间,5日下午14时,消费金额突破100亿元;启动购物节后24小时,上海地区消费支付总额已达156.8亿元……
多地数据显示:国内疫情趋稳下,各地线下实体正在复苏,有快速有平缓,但无疑疫情影响下的经济拐点已经出现。
当然,特殊时期特殊元素,让小耳朵为大家分析下五一期间提振消费的“假期经济”!
线上线下 助力在线新经济
各地发放消费券以及直播带货等方式是推动五一“假期经济”的主要手段。
据不完全统计,仅4月30日-5月4日,全国至少有68个城市宣布或启动新一轮消费券发放。叠加此前各地滚动发放和仍在使用期限中的消费券,这个五一假期全国可用的消费券金额将达数十亿。
地域分布方面,五一假期全国至少有24个省份发放消费券,其中广东及山东均至少有8个城市发放消费券。
上海作为全国消费券发放金额最多的城市,在宣布启动“五五购物节”后,包括阿里巴巴、苏宁易购、拼多多和百联集团在内的多家企业先后宣布将在上海发放数以亿计的消费券。据上海商务委数据,截至5月4日,各大企业承诺发放消费券额度累计已超过200亿元。
例如,拼多多在5月1日发放南京龙核心商圈的新世界城1万张“300抵扣400现金”消费券,上线30分钟便被抢购一空。再加之“全场五五折”叠加消费券的带动,截至当天下午3时,新世界城销售额就较上日全天增长超过500%。
又如,上海百联集团通过支付宝发放12亿元的“百联消费券”,可以和商场的折扣券叠加使用。用户逛到百联旗下购物中心周边3至5公里,就可以在支付宝上收到这份定向优惠。截至5月3日,百联集团实现全域成交额19.2亿元,其中线上i百联成交2.9亿元,线下超商成交额6.1亿元,百货实体实现成交额9.2亿元。
此外,为了给实体经济复苏加一把力,奉贤区推出了“美谷美购”跨境购活动,充分发挥东方美谷产业优势,汇聚全球化妆品、食品、健康特色商品和品牌,邀请十大新品全球首发,预计“五五购物节”期间将打造千万级流量效应,数亿元销售业绩。
不可忽视的是,在此次购物节淘宝主播们为上海产品连开1万场直播,上海消费者上淘宝直播抢购商品的热情高涨。5月4日晚,奥运冠军吴敏霞和知名主播李佳琦也一起为上海老字号带货。
正如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华源所言,“这次‘五五购物节’,线上流量反哺实体经济,拉动消费者到线下消费,是重要打法。”这有力地助推上海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又将催生出一个购物新业态。
依托数字技术 重振消费活力
近日来,包括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在内的多家电商及旅游出行企业均发布了假期消费报告。
支付宝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全国29个省份消费金额实现同比增长,内蒙、新疆、青海等实现了超过60%的同比增速。
和4月的清明“小长假”相比,五一假期期间,全国超50%城市支付宝健康码使用率超过清明假期;景区支付频次比清明假期大幅增长120%。
有意思的是,健康码的普及让更多00后和银发族也加入数字消费大军。00后和60岁以上的银发族,移动支付笔数的同比增长,要比平均水平高出20%。这些用户原来使用移动支付工具都不如80、90后频繁,但是使用了健康码之后,他们也更习惯使用移动支付、手机预约等新功能,激发消费活力。
与此同时,小耳朵好奇的是数十亿金额的消费券投向市场,哪些行业受益最大?
北京大学和蚂蚁金服对杭州消费券的研究显示,消费券面额较小时对“必需型”消费拉动效应显著,如杭州市3月27日发放的小额消费券拉动效果最高的是食品和餐饮服务行业。4月3日消费券投放面额增大后,美妆服饰等“享受型消费”行业受拉动较大。
总体来看,疫情期间,依托数字技术,线下门店借力线上流量,来为消费经济的复苏与回暖“添柴”。尽管五一期间线下门店的销售情况并非足够乐观,但由政府、企业到群众三方力量的有效集结,线下消费正迎来拐点。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