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利华本年度三投印度品牌,南亚成热土?
2024.12.30    
分享至:
新闻简介: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市场都是群雄逐鹿的最主要市场之一,但伴随中国市场的持续低迷,东南亚、南亚等其他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各大美妆巨头开始将目光放在这些新开发的掘进地上,押注当地市场与品牌挖掘全新消费潜力。

近日,有多家外媒报道称,印度DTC护发品牌Arata获得了联合利华及欧莱雅风险投资部门BOLD的联合投资。在该次A轮融资中,Arata总计获得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19.17万元)的融资基金,将用于产品创新、消费者研究和扩大分销渠道等领域。

微信图片_20241230105047.png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联合利华于2024年投资的第三个印度品牌,其对印度市场的发展可见一斑,同时也预示着美妆巨头未来发展的趋势,即渠道开拓的重心将以北亚为始,向南延展。

01.

以全球视野抢占印度空白市场

去年营收同增三倍

为何印度品牌Arata能够同时赢得两大美妆巨头的青睐?最主要原因还在于其是印度市场上首个,也是唯一一个100%天然、无化学添加的男女通用个人护理品牌。

据Arata官网显示,该品牌由Dhruv Madhok和Dhruv Bhasin两兄弟创立,两者此前的工作都需要飞往全球各地的市场进行考察研究,这赋予了他们超脱印度本土市场发展阶段的辽阔视野。

2016年1月,Bhasin自制了一款发胶为Bhasin做造型,Madhok在造型时脑中浮现出一个超脱市场发展的疑虑——过量使用发胶会导致脱发或头发变白吗?Bhasin打消了他的顾虑,表示这款发胶是由有机亚麻籽制成,100%有机纯天然。

微信图片_20241230105051.png

不难看出,两兄弟对全球市场的前沿认知影响了自身对产品的选择习惯,让他们“手搓”出印度首款天然美发产品的雏形。在发现定型效果不输市场产品后,这款天然发胶开始在两兄弟的亲友间传开,促生了两人创设品牌的想法。

“我们那时意识到,除了少数几种油以外,每种个人护理产品都含有化学物质,其中一些成分因有致癌风险在北美和欧洲已被禁止,但在印度仍被广泛使用”,两兄弟对现有护发产品的认知,决定了Arata最初的产品定位,即纯净天然,这让其在安全有机市场这片不断扩大且无人踏足的沃土中占尽先机。

与此同时,在彼时印度护发市场主要由欧莱雅、宝洁等美妆巨头所分食,此前印度本土并没有专为印度制造的天然护发品牌,而Arata聚焦于“专为印度人打造”的精准切入,更是凸显了自身价值。

在此基础上,Arata再度踩中风口,基于解决用户实际问题推出DTC模式。

微信图片_20241230105055.png

“我们不相信一刀切的头发解决方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创造了有科学依据的美发产品,专为印度头发而完善。我们的高性能配方可解决您的所有头发问题,让您轻松轻松地拥有美丽的头发。”

据官网显示,在7年时间内,Arata为印度头发提供了70+种简单的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印度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产品定制”需求。据报道,Arata的销售业绩中,大约70%源自亚马逊、Nykaa、Flipkart和BigBasket等电商平台。在此基础上,Arata每年为超过150万客户提供服务,年营业收入达到7.2亿卢比(约合人民币6171万元),仅2023年更是实现了同比三倍的增长,不仅市场影响力巨大,且增长势头迅猛,能够获得两大美妆巨头的青睐自然不足为奇。

02.

掘金印度成热潮

国妆出海仍待机会

从以上内容可知,相较于中国和欧美,印度美妆市场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竞争尚未发展至内卷状态,以全球视野发掘印度本土的市场空白,并予以快速抢占,就有机会实现快速发展。

从印度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印度作为超越中国数量的第一人口大国,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消费挖掘潜力。GlobalData数据显示,2023年印度个人护理及化妆品市场估值已达175亿美元,预计将以4.7%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至2027年将达到210亿美元(约合195亿欧元),聚焦快速增长的印度线上美妆市场,预计2025年将达到16亿美元。

从某种程度上看,印度美妆市场的发展状态就如同十余年前的中国,自然能够吸引大量美妆巨头瞩目,有中国市场的珠玉在前,巨头们也更有信心在这片沃土获得全新增长动能。

如前文所述,在投资Arata前,联合利华已多次投资印度本土品牌,分别为可持续个护品牌Wishcare、高端皮肤科级护肤品牌SkinInspired、高端护肤品牌ClayCo Cosmetics,此外,LVMH集团旗下私募基金L Catterton投资了孟买DTC美妆品牌SUGAR Cosmetics,投资案例不一而足。

微信图片_20241230105058.png

既然印度美妆市场尚有较多空白仍待填补,为何未见中国品牌出海印度的身影?这与印度市场的特性有着强烈关系。

一方面,印度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方式较为依赖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了解本身存在偏差,同时印度还将中国作为国力竞争的主要对手,这直接导致印度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同基础较低,印度消费者具有的强烈民族自信也赋予了其强烈的本土品牌保护意识,即使是国际巨头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才能站稳脚跟,也因为此,收购当地品牌成为了巨头加码市场的主要手段。

另一方面,有业内人士反馈,国妆品牌虽然能够在印度开设工厂,以保证自己的性价比竞争力,但当地消费者更受品牌发展历史和影响力影响,这意味着同样作为陌生品牌,国妆品牌会因品牌底蕴不足输于美妆巨头旗下品牌,而在与本土品牌的竞争中,又会因为本土化不足、本土品牌保护意识抹消可能存在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导致竞争失利。

换言之,相对于做好本土化就有机会入局的东南亚市场,印度市场的对外态度更为保守,国妆出海印度的机会相对较低。但随着信息全球化的推进,国妆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未来的印度消费者可能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接受国妆,即便当下机会尚不成熟,未来却充满可能。

【版权提示】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美美与共 东耳文传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永康街697号

邮箱:mucheng2009@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东耳(金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CP备12027953号-5

  • 微信公众号
  • 东耳头条号
关注我们:
  • 首页
  • 联系电话
  • 返回顶部
  • 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