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江苏仅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仅三生物”)宣布完成由集富亚洲领投的亿元Pre-A轮融资,锟泉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麦角硫因原料产线升级、终端产品矩阵拓展及国际标准认证体系搭建。作为全球麦角硫因原料领域的头部企业,仅三生物凭借合成生物技术突破天然提取瓶颈,正在改写这一“抗氧化黄金”的产业逻辑,并加速其在化妆品、功能食品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从“贵比黄金”走向大众市场
合成生物技术颠覆原料成本逻辑
而成立于2021年的仅三生物,在董事长丁威和首席科学家汪洋博士的带领下,用3年时间完成了麦角硫因的工程化量产和产品应用。
根据公开资料,仅三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丁威,曾先后担任A.O.史密斯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恒洁集团首席执行官,手握20多项原创专利技术。他曾一手把A.O.史密斯从零带到了中国热水器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仅三生物的核心技术则来自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药学博士、UIUC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后研究员汪洋博士,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拥有独到的研发能力及专利技术。
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仅三生物构建了菌株设计、发酵优化、提纯工艺的完整链条,将麦角硫因纯度提升至99.99%,月产能达3-5吨,成本较传统方法降低90%以上。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解决了化妆品行业对高纯度活性成分的需求,更让麦角硫因从“天价原料”走向大众市场。
从“概念添加”到“功效革命”
仅三生物以制药级严谨叩击"无人区"
2023年9月,仅三生物参与制定中国首个《化妆品用原料麦角硫因》团体标准,明确成分检测方法、安全限值及功效评价体系,为行业规范化提供技术基准。此举不仅提升了麦角硫因的市场可信度,更推动品牌从“概念宣称”转向“功效实证”,为麦角硫因在化妆品领域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了清晰指引。
另一方面,仅三生物首创以IIT(研究者发起)人体临床验证备案模式,将原料功效评价提升至医药级标准。例如,其麦角硫因洗眼液通过随机双盲试验证实,使用后泪膜破裂时间提升27.74%,眼表疾病指数显著下降,成为首个获福布斯“年度影响力产品”的护眼类化妆品。这种“医研共创”模式,为化妆品行业树立了“数据驱动”的新标杆。
不难看出,仅三生物的商业化路径呈现出“原料+成品”双轮驱动特征。在化妆品领域,仅三生物旗下品牌“玻麦妍”带着核心原料优势迅速与一众新锐品牌形成了差异。据悉,品牌麦角硫因精华登顶抖音抗衰品类销量榜,其明星单品“便携雾化精华”更是创造了首播“3分钟售罄”的销售成绩。
在膳食补充剂领域,仅三生物也和三甲医院进行麦角硫因胶囊临床试验,阶段性分析结果表明,受试者补充仅三麦角硫因15、30天后,谷草转氨酶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等肝功能指标均显著降低,结果显示麦角硫因对肝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据悉,其口服胶囊连续三年蝉联天猫国际销冠,成为消费者抗衰护肤的“新宠”。
对于获得本轮融资,仅三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丁威表示:未来,我们不仅要成为麦角硫因的“全球工厂”,更要以中国智慧重新定义抗衰产业的未来。我们的长期愿景,是打造一个以麦角硫因为核心的“抗衰生态圈”。
东耳观点:此次Pre-A轮融资背后,折射出资本对合成生物技术赋能美妆原料赛道的长期看好。据沙利文数据,2025年全球抗衰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美元,其中麦角硫因作为“抗衰成分天花板”,在功能护肤领域的渗透率预计年增35%。
而仅三生物的崛起,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是中国合成生物产业从“技术追赶到商业引领”的缩影。通过攻克麦角硫因的“卡脖子”技术,仅三生物证明了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在高端原料领域打破国际垄断。
正如仅三生物创始人丁威所言:“如果创新只能服务1%的人群,那将毫无意义。”当麦角硫因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的化妆台,这场由合成生物技术驱动的“抗衰革命”,正在书写中国美妆产业的新篇章。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