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大象新闻发布一则新闻《女子使用含表皮生长因子成分面膜致脸部发硬肿胀》带着#可复美面膜检出表皮生长因子 话题冲上热搜。
4月12日凌晨,可复美品牌迅速发布《致广大消费者的一封信》作为回应,其表示“在获悉相关反馈后,我司已立即启动全面自查程序,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我司委托了两家专业检测机构,分别采用两种检测方法对同批次产品进行独立检测,经过双重检测,结果一致表明:送检样品中未检出人表皮生长因子(EGF)成分。”
据该媒体报道,此事发生于2023年,2024年陕西药监局受理调查并于当年给出不予立案结果,2025年为何又再次发布,并指控多家品牌如欧莱雅、SK-Ⅱ等面膜中均含有EGF?
01.
品牌在自检、官检中均未检出
本次事件的主角:EGF是什么?
EGF,也叫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 Factor)、人寡肽-1,是一种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约6200道尔顿),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如促进烧伤、创伤等创面愈合。
EGF因分子量较大,在正常皮肤屏障下难以被有效吸收,但若皮肤受损(如微针、激光术后),其渗透性增加可能引发不可控的细胞增殖风险。有研究提示,EGF可能加速已有癌细胞的生长,并导致皮肤组织异常增生(如结节或瘢痕)。
基于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我国将其严格限定为医用原料,化妆品领域仅允许使用结构、功能不同的寡肽-1(由3种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肽)。
根据我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2015年版)》及后续修订版本(如2021年版),EGF未被收录为合法化妆品原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规定,化妆品中不得添加或宣称含有人寡肽-1(EGF),违者属于违法行为。
这也是此事件发酵后,部分业内人士的不解之处,EGF原料特性容易降解,造价高,又是违禁添加原料,各大品牌没必要多此一举。
消费者在得知EGF属性后,也表示“添加这个是单纯为了增加成本?”“良心成这样才是做慈善”。
对此,可复美品牌在回应中强调,自收到反馈以来,公司已主动配合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监管部门完成多轮共89批次的全面检查,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这也与报道中情况相符,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4年4月9日在陕西巨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成品库和留样室里抽取了“可复美”和“可预”两个品牌的“重组胶原蛋白修复敷料”进行送检。
据2024年7月23日陕西省医疗器械质量检验院出具的检验报告显示,“可复美”和“可预”的“类人胶原蛋白修复敷料”经检验均未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及“吐温-80”。11月5日,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给秦女士出具了不予立案告知书。
02.
打假数据屡次不符
此次事件中,一方购买产品送检均查出含有EGF,而品牌与药监局均未查出含有EGF,是何缘故?
报道称,结果显示,11款产品中有9款均查出含有EGF,含量从480.1pg/m1-0.2419pg/ml不等。
目前,检测EGF多使用ELISA或LC-MS等方法,报道中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有专业人士表示,ELLSA试剂盒定量范围最低为1.562pg/ml-100pg/ml,EGF软膏的EGF含量,是10 ug/ml=10 000 000pg/ml,而这个检测出的量,是软膏的4千万分之一。
所以无论从试剂盒定量来看,还是含量来看,该检测数据都不正常。并且,报道中并未披露检测样品批号、检测机构、检测方法和报告等具体信息,也令人存疑。
并且,报道中还称,王海团队的工作人员购买检测了22个产品,涉及“可复美”、“可丽金”、“芙丽芳丝”等11个品牌,涵盖了冻膜、敷料、次抛精华、眼霜、洁面乳等类别。检测报告显示,所有产品全部都检测出了EGF。
如此大范围,多品类甚至包含洁面乳,含量不合理的情况,也可能是测试为假阳性。
而提到王海,此前在其打假彩虹星球的官司中,法院认为,被告王海作为公民有权利对原告的产品依法进行监督和评价,但对于产品质量的认定应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审查后作出权威的审查结果,被告王海作为公众人物不应在未经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参与检查并作出认定的情况下擅自在网络上对原告的相关产品进行评价。
近期,已有多起知名国货品牌被打假,但打假检测数据与官方检测不符的事件。一方面,引起了消费者焦虑,制造信任危机。另一方面,也对品牌声誉造成伤害,破坏国货品牌发展的环境。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