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家知名美妆仪器企业近日主动揭开内部疮疤,将12名涉嫌刑事犯罪的员工移送公安机关,其中甚至包括研发总监、品牌设计总监等高层管理人员。
9月10日,Ulike母公司由莱集团发布了引人瞩目的反腐通报。2025年,该集团共查处违反企业“高压线”案件9起,涉嫌刑事犯罪的12人已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这些案件涉及研发总监、品牌设计总监、达人直播运营、供应链采购、海外营销等关键岗位人员。由莱集团在通报中强调,对任何触犯“企业高压线”的行为,一经发现并证实,立即予以解聘,永不录用;涉嫌违法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01.
六大案例揭露腐败多样手法
供应链采购成为重灾区
由莱集团通报了六起典型案例,清晰地揭示了腐败行为在关键岗位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原深圳公司研发总监李某利用职务之便,为合作商谋取不正当利益,并非法收受好处费。品牌设计总监李某某则伙同合作商抬高合同报价并占为己有,最终被法院以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更令人震惊的是Ulike达人直播运营吴某某,其在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伙同家属通过篡改达人佣金比例,侵占公司佣金费用,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5000元。
通报案例中,供应链采购岗位多次出现,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原供应链采购刘某某利用职务便利向外部合作公司索要好处费,其行为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五个月。
供应链采购何某则利用手中权限,为多家供应商在订单分配方面给予倾斜,并收受供应商好处费高达数百万元。这种权力寻租行为直接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公平竞争的原则。
02.
美妆行业反腐已成常态
如何从源头遏制腐败
Ulike此次反腐行动并非个案。近年来,美妆行业已掀起一股反腐风暴。
2025年3月,华熙生物也掀起了反贪风暴。从阿里设立廉政合规部到腾讯推行“阳光腾讯”计划,从京东颁布《京东集团反腐败条例》到字节跳动建立全员反腐机制,头部企业纷纷完善内部治理体系。互联网行业反腐已成为常态化趋势,Ulike此次公布反腐成果,正是顺应这一行业规范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
美妆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也容易成为腐败行为的高发区。美妆公司往往在押中风口后获得超常规快速发展,而高比例营销预算的行业特点又使得不少关键岗位过手巨额现金或预算。如果企业内控机制的建设不能及时跟上,就很容易滋生腐败。这里既有人性的贪欲和诱惑,也有制度的缺失和漏洞。
腐败行为不仅直接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更会破坏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损害企业声誉,最终阻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能力。
美妆行业反腐目前面临多重挑战:一是营销预算庞大且流程不透明,尤其在达人合作、广告投放环节易滋生利益输送;二是供应链管理存在漏洞,原料采购、代工合作中容易出现回扣现象;三是企业内部监管体系薄弱,多数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解决方案需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引入数字化监管手段,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交易流程,AI系统监测异常交易;其次完善内控制度,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制度和采购轮岗机制;最后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建立美妆行业反舞弊联盟,实现失信人员信息共享。唯有技术手段、制度建设和行业协作三管齐下,才能构建清廉健康的行业发展环境。
东耳观点:由莱集团此次反腐行动为美妆行业敲响了警钟。法律环境的趋严为企业反腐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武器,企业内部也在构建多维防控体系。唯有坚持合规经营,技术创新才能行稳致远。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