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月1日),原料报送码平台与功效宣称摘要功能正式上线,这两大平台的上线,意味着化妆品企业开始真正进入到功效比拼时代。
原《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1989年颁布实施以来,在保障人民群众化妆品消费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前化妆品产业发展情况、技术工艺水平、监管环境与立法之初均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了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化妆品监管和发展的需要,国家药监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国际化妆品监管改革创新的一系列成果,充分调研论证、多方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后,经国务院审议通过,于2020年6月29日正式颁布,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而此次两个功能的上线只是2022年法规监管的开始,这在之后,以下几个时间节点几乎与所有的化妆品企业息息相关。
2022年后的这些时间节点,决定你的品牌存续问题
1、自2022年1月1日起,化妆品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时,应当按照《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的要求,提供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发、祛斑美白功能原料的安全相关信息。
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理解为:这类原料在2022年1月1日前,必须首先获得“原料报送码”,方便关联。
2、自2022年1月1日起,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申请特殊化妆品注册或者进行普通化妆品备案前,必须依据《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2021年版)》(以下简称《导则》)的要求,开展化妆品安全评估,提交安全评估资料。在2024年5月1日前,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可以按照《导则》相关要求,提交简化版产品安全评估报告。
3、自2023年1月1日起,化妆品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时,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提供全部原料的安全相关信息(《规定》附14)。此前已经取得注册或者完成备案的化妆品,补充提供产品配方中全部原料的安全相关信息的截止日期为2023年5月1日前。
我们可以理解为:2023年1月1日,此时所有原料均应该获得“原料报送码”,化妆品企业把原料和所有上市配方建立关联;
至此新法规已经落地一年,而2022年更是将法规细化扎实落地的一年。
2021年,与时间赛道的一年
法规创新是最大的行业创新,新法规是对过去中国30年化妆品行业发展做的总结和提炼,并将引领行业迈向新的高度。
国家药监局出台这个化妆品新法规体系,本质上是希望确保消费者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
2021年,化妆品法规大年,一系列规章制度紧锣密鼓出台,化妆品监管司其实是给自己压担子,和时间在赛跑,下图可以清晰的概括2021年法规出台之密集。
图片来源:浙江美妆
伴随以上法规文件,国家药监局也发布了对应的实施公告,分步骤、分类别、分时限有序引导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境内责任人和化妆品生产企业,逐步落实相关法定义务。
药监积极推动新规落地施行,但目前来看,文件内容的具体官方释义,还有待逐步完善和明确。
站在化妆品行业角度,短期也许会觉得措手不及,但是如果,能将这部法律基于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产业中贯彻好,中国美妆产业必定是全世界最有发展,最具生命力的产业。
这一年规上企业如何应对
在行业正式迈入功效评价时代之后,有企业措手不及,也有“学霸”沉稳应对。化妆品监管科学之下,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大且前景广阔的科创型企业,将会为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景气。
片仔癀化妆品在法规落地之后,就开展了一系列的响应措施,除了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认真研读和理解条例之外,还积极参加了药监局在北京、上海、等地召开的新《条例》学习会,主动掌握法规的第一手信息。
百雀羚已经建成关于原料及产品研究和质量控制的安全评价平台,功效筛选平台和植物草本开发平台,还组建了一个联合创新平台,由签约专家、合作检测中心以及国内外科研院所组成。
而近几年专攻大单品的珀莱雅也迎来了“全盛时代”,今年珀莱雅“红宝石精华”争议事件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珀莱雅直接公开了六胜肽浓度的相关检测方法,用魔法打败了”魔法“。有业内人员认为这是新规之后的里程碑事件,严格落实执行新规规定,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可避免此类事件继续发生。
上美集团今年邀请了东耳文传旗下Z世代栏目“好炸TV”参观了上美集团科技园,395秒带大家参观了上美集团工厂的百万产能和全球尖端设备,也这种全方位公开的态度也体现了上美集团对于自身研发实体的信心。
昨日,《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意味着儿童化妆品正式进入监管时代,而贝泰尼集团(薇诺娜)母公司在去年正式推出了婴幼儿功效性护肤品牌薇诺娜宝贝,而去年6月份百植萃团队官宣全新子品牌,中国儿童分龄护肤专业品牌——稚可上市。有企业对于法规忐忑不安,但是对于一些企业来说,监管意味着前景和商机。
监管更加严格,对于认真发展、踏实沉淀的企业来说是有利的。正如珀莱雅研发总监蒋丽刚所言:“这部法规鼓励行业创新,解决了行业吐槽已久的新原料问题,并正视化妆品的功效性认同和管理问题;引入注册人、备案人概念,明确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落实生产和经营的过程管理,保证产品安全;按照风险管理原则,分类管理,高效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最严新规下,规上企业构筑了更高的“护城河”。
一幅新蓝图正徐徐打开
人民网曾评价这部新法规“为我国化妆品监管科学划定了纲领性的蓝图”。这部法规是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在充分了解中国化妆品行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监管部门的实际监管需求,以及参考欧美国家相关规定并吸取先进部分,集监管和行业智慧推出的。
曾有权威的行业人士对此评价道:“这部法规及其为之配套的相关条例、规定、方法等,无论从顶层的管理理念设计,以及具体实操落地措施,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将深刻影响到中国化妆品产业,继而,我想,它会影响到全世界化妆品产业。”
这部法规具有前瞻性,虽然跨度有点大,但一旦落地后,将促使整个中国化妆品产业在安全性和功效性上更科学、真实、严谨可靠。
中国美业的“商鞅变法”
最近这10年来,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整个世界,个人可以随时低成本向全世界发表自己的观点,知识变得触手可及,信息不对称的传统商业模式被消弭或颠覆,传统销售模式发生巨变,消费者的认知和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涌现一批研究型消费者,其中一部分成为意见领袖,对化妆品的安全性要求,功效性要求越来越高。
而当前,化妆品持证生产企业数量达五千四百余家,各类化妆品注册备案主体8.7万余家,有效注册备案产品数量近160余万,我国也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不管是消费者主题还是化妆品生产主体对于监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去年“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率先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
所以不管是法规、政策层面都可以看出,中国对于美妆行业的重视,而任何行业、企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科学和专业的游戏规则,从供给侧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个角度来看,最严新规的监管,事实上是用市场+行政的手段筛选未来的优质企业,降低内卷的时间长度和竞争的烈度。
去年是新旧条例换道之年,对行业造成阵痛可以说是必然的,但长期,到底是马太效应凸显,还是百花齐放盛况,期待未来见证历史。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