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国际“回血”,186家门店实现营收35亿港元
2023.06.19    
分享至:
新闻简介:扭亏为盈

6月15日,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莎莎国际)发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年底业绩公告显示,2023财年莎莎国际实现营业收入3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年内溢利0.58亿港元。

图片

分地区看,香港及澳门地区是莎莎国际营收的主要来源,占总营收的74.4%,实现营业收入26.03亿港元,内地实现营收5.2亿港元。报告期内,莎莎国际共经营186家零售店铺。


01.

全面恢复“通关”,带动消费额上升


针对香港地区营业表现,莎莎国际表示,受疫情影响,本财政年度前三个季度香港线下销售表现较差,但第四季度内地与香港恢复全面“通关”,内地旅客重临,带动销售额按季升25.1%。

截止 2023 年 3 月 31 日,莎莎国际经营共 186 家零售店铺。其中,中国內地的店舖总数从77间被理顺并减少 40 间至 37 间;马来西亚70间;澳门特区9间店铺;香港特区减少4间至70间。

莎莎国际称,集团目前在港澳地区核心游客区有26家店铺,疫情前为46家。本财政年度第四季的旅客销售占比回升,令集团对日后的增长充满信心。集团正积极扩大店铺网络,并将重心转移至游客区。

对于未来,莎莎国际表示,中国内地市场仍然是集团长远策略的核心重点。疫情下的社交距离措施为市场带来的不明朗因素已经消除,集团目前能够按照既定计划营运业务。为提升集团在内地的竞争力,莎莎国际将专业于独家代理品牌,并投放资源去丰富产品线。

图片


02.

济下行大周期

发力线上渠道,提升及培育品牌组合


长期以来,莎莎走的是平价策略,以低于百货公司20%-50%价格销售化妆品代理品牌,通过平行进口大牌产品,虽然性价比高,但毛利率较低。平价品牌一度成为吸引客户进店的筹码,增加店铺客流。

但是,随着内地各跨境电商崛起,海外价格日趋透明,货源采购竞争让莎莎的低价策略不再是优势。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等内地跨境电商平台规范化、规模化地加速崛起,消费者有更多渠道进行比对,上游采购价格进一步被压低。
图片
依赖高性价比“平行进口国际品牌”的经营方式,让莎莎从上游备货渠道开始就面临竞争加剧。由于缺乏规模效应,其可采购到的知名品牌产品变少,成本增加。
莎莎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公司管理层称,2023财年目标是增加独家品牌的销售组合,以实现产品差异化和更好的毛利率。
目前,莎莎线下销售远未恢复疫前水平,线上业务的加码成为减小亏损的关键。2021年起,莎莎把重心放在发展网店上,先后发展了自营官方网站、微信小程序和抖音平台。
图片
不过线上业务也备受挑战。7-9月,由于内地疫情,对公司位于内地的电商仓库补货均造成严重影响,并拖慢由香港直接送货予内地客户的跨境物流安排。在线业务销售于报告期内按年下跌1.7%。
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妆零售商加快数字化营销脚步,美妆行业也加速“内卷”。如万宁接入即时零售平台,屈臣氏实行“O+O”平台策略,将线下购物体验和线上社群、APP相结合。
并且加强一些独家产品在社交平台的宣传力度,与网红合作,针对目标客户群宣传及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可信度。同时,也将会为指定的独家品牌开设网上品牌旗舰店,协助增加市场知名度,实现度身订造的品牌管理及市场渗透率。
东耳观点:此前根据花旗研报,莎莎国际毛利率改善具有一定挑战,考虑到首季疲软,预计2023财年将继续亏损,但有所收窄,2024财年有望扭亏为盈。
而从最新财报来看,莎莎国际扭亏为盈的节点提前了一年,也从侧面反应出了实体零售业的整体复苏。在经济复苏的加持下,香港的零售业势必将有所“回血”,或许会让其在2023年将会比2022年过得舒服些,但是莎莎国际等美妆零售企业能否把握机会,进一步提升零售业绩,也会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显得至关重要。


【版权提示】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美美与共 东耳文传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永康街697号

邮箱:mucheng2009@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东耳(金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CP备12027953号-5

  • 微信公众号
  • 东耳头条号
关注我们:
  • 首页
  • 联系电话
  • 返回顶部
  • 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