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8月1日),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敷尔佳”)正式登陆深交所,成为“医用敷料第一股”,发行价为55.68元/股,开盘大涨40%,市值一度超300亿元。根据总市值排名,敷尔佳位列中国化妆品集团市值榜前五。
回顾敷尔佳的上市之路,也是一波三折,从2021年9月至今,历时近两年才终于成功敲钟。也再次印证了功能性护肤赛道的巨大潜力,从华熙生物、贝泰妮到巨子生物,一个个IPO诞生,再到敷尔佳市值动辄百亿。
01.
毛利比肩茅台
面膜成为印钞机
面膜如何成为印钞机?据敷尔佳招股书中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敷尔佳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6.47%、81.95%、83.07%;其中,医疗器械类产品毛利率分别为78.67%、84.13%、86.06%,远超美妆护肤行业70%的平均毛利率水平。
横向对比贵州茅台2022年的毛利率为92%,可见其赚钱能力之强。
从业务来看,敷尔佳拥有5种医疗器械类、46种化妆品类产品。在售产品覆盖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和功能性护肤品,主打敷料和贴、膜类产品,并推出了水、精华及乳液、喷雾、冻干粉等多形态产品。
医疗器械类产品包括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白膜)、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黑膜)、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液和医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贴。
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白膜)、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黑膜)两款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上市销售时间较早,如今仍是其官方旗舰店的明星产品,月销10万+。
据招股书显示,敷尔佳在天猫平台的直营旗舰店的客单价从2021年度的168.07元降到了2022年的144.77元。但敷尔佳曾表示,2020年至2021年1-2月,公司向哈三联采购敷料单价分别为9.12元/瓶和9.8元/瓶,采购面膜单价为10.17元/盒和9.99元/盒。低成本与高售价早就了其超高的毛利。
再加之其长久以来,其轻研发的诟病,截至2022年12月31日,研发人员为8人,占公司总员工的1.67%左右。研发支出过低,而营销费用过高,2020—2022年,敷尔佳各期销售费用分别为2.65亿元、2.64亿元、3.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16.75%、16.01%及22.06%。其中,宣传推广费占比最大,并且所占比例逐年攀高。
在暴利之下,其市场竞争力仍具有取代性等问题,也成为了延缓其上市的弊病之一。
02.
踩中品类风口
爆发过后仍需长线建设
回顾敷尔佳的发展之路,幸运与风口成为其中的关键词。
敷尔佳是做医药起家,其创始人张立国曾在哈药五厂任车间主任,后于1996年创立华信药业。华信药业主要经营粉针注射剂的处方药品批发,经营的药品主要包括哈三联生产的注射用长春西汀、注射用利福霉素钠、注射用氯诺昔康、注射用甲磺酸加贝酯等产品。
2012年,华信药业将皮肤护理产品调整为未来发展方向,并于2014年完成“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的研发,生产外包后再进行销售。2016年,华信药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哈三联开始涉足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取得第II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以及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的产品注册证。
自2016年9月起,华信药业与哈三联进行合作,哈三联负责产品的独家生产,华信药业负责产品的独家销售、推广及品牌运营维护等。随后华信药业注册“敷尔佳”商标,并于2017年将“敷尔佳”品牌独立出来,负责运营原公司的皮肤护理产品。
彼时,“医美面膜”概念在市场中大火,商家抓住“医用”特性,并大肆宣传医用敷料有“祛痘淡印”“淡敏褪红”等功效,塑造了消费者对于“医美面膜”的认知,认为其无论在安全性还是功效性上,都超越普通面膜,将其纳入日常护肤场景。
于是,医用敷料市场开始大增,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5.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8.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6.3%。敷尔佳也在此时进入了黄金发展期。
2020年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称,不存在所谓的“械字号面膜”概念,此外,“妆字号面膜”也不能宣称为“医学护肤品”,医用敷料应在“适用范围”或“预期用途”允许的范围内使用。
虽然说运气也是实力,但当“械字号面膜”褪去概念光环后,敷尔佳的发展就只能依靠真正的硬实力了。
在“械字号”监管趋严的当下,敷尔佳的增长已经开始放缓,敷尔佳给出的2023年上半年业绩指引显示,其营业收入区间为8.1-8.8亿元,同比变动-0.9%至7.7%;净利润区间为3.25-3.65亿元,同比变动-9.1%至2.1%。
目前,针对市场变化,敷尔佳做出了一些应对:
在深交所曾向敷尔佳提出问询回复中,敷尔佳表示,虽然目前研发人数较少、研发投入较低,但在未来将加大内部研发体系升级,大力引进研发人才,同时通过与外部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投入新产品的开发及原料方向的选择等,以增强公司的研发实力,扩充产品线及提高研发效率。
并且敷尔佳在2022年12月31日前已完成敷尔佳·北方美谷建设项目的主体建设,预计于202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从而北星药业医疗器械、化妆品的生产业务将转至敷尔佳·北方美谷生产基地进行。
根据监管形势,敷尔佳开始在化妆品的赛道上进行转型,产品线正从医美场景延伸到日常消费场景,增加多款“妆”字号产品,II类医疗器械销售收入占比已由56.25%降为48.95%。
并且,因敷尔佳化妆品类收入占比已经超过50%,公司行业划分也由过去的“专业设备制造业”变更为“化妆品制造业”,正式进入化妆品赛道竞争。
在销售渠道上,其顺应新业态下零售模式的发展趋势,与互联网营销渠道融合,构建了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体系。
东耳观点:从敷尔佳一波三折的上市路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功能性护肤赛道前景仍然被看好,中国功能性护肤品的市场渗透率较低,行业天花板尚远,虽然赛道火热,但仍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敷尔佳的自身定位逐渐向化妆品企业靠近,而非如华熙生物、巨子生物一类的综合研发型医美企业,虽然其已经开始加大研发方面的建设,但短时间或许难以迅速看到成果,其后续的发展之路仍令人期待。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